微信还是App?
不久前,“为啥你创业非得做个App”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
有人说做App可以拿到更多投资,也有人觉得不做App非创业。毫不夸张地讲,在整个生活方式类的创业项目中,先微信后App的策略是非常稳妥且常见的。
玲珑和清单是两个很明显的例子,这两款产品皆是从微信订阅号起家,原因有三,首先微信订阅号相比App试错成本低,其次基于生活方式类的创业项目大多以媒体内容属性为前提,订阅号是再适合不过的媒体传播工具,第三,订阅号的性价比高,入门门槛低,适合单兵作战。
很多订阅号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后,会通过广告或是电商两种方式赚钱,前者多为推荐位的“招商引资”,按条收费。后者则根据垂直的内容分类(男装、化妆品、配饰等)进行与媒体内容配套的产品导购。
作为固定收入,广告是订阅号最持续的收入来源之一,有不少“大V”的单条位置可以卖到6位数。对于满足广告收入的订阅号来说,App与他们的距离相差甚远,甚至叫压根不沾边。
而引入电商后的生活方式类项目在初期完全可以借助微信实现整套流程,但是稍显力不从心。与此同时,随着品类的增加、业务的扩张,整个产品需要新的标签属性,内容需要新的表现形式,这些都是订阅号目前实现不了的。
谁是你的用户?
18~35岁,这是目前一二线城市消费升级的主力人群。
这些人有以下几点特质:
年龄跨度较大;
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对品牌很敏感,有与众不同的价值观;
敢于彰显自己的特性,愿意与身边人分享。
格知和良仓是两个典型,二者都在App中引入了电商模式,前者偏时尚格调,后者走文艺路线。但由于两款App在电商中销售的产品单价较高,这导致它们的用户群也更为垂直固定,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消费升级金字塔的塔尖。
清单是另外一套玩法,用户也更下沉。它会根据一个话题介绍与之相关的同类产品,这样的推荐玩法多,覆盖也更广。
再比如一款针对男性服饰搭配的订阅号,这个产品要做的是尽量避开社区的属性、加强内容的分享传播。对于男性群体来说,他们更愿意将这些充满调性,提高审美的内容拿出来分享到社交平台,但对女性群体来说,社区则是最好的搭建平台,她们更愿意收藏对自己有切身帮助的内容,并不太愿意分享出来。
《定位》一书曾提到过,定位是如何让你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基于性别、年龄、喜好等大尺度范围的聚焦,是先于产品前的必修。
情怀还是现实?
公司最大的瓶颈在于创始人的格局。
这话一点不假。
在我接触的创业团队中,不乏透着文艺青年调性的创始人。当然,他们的产品多少也有股同样的腔调。有些生活方式类的项目除了广告,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收入来源。
“自产内容+电商导购”和“技术驱动+内容外包”,这是目前生活方式类创业项目流行的两种组成形式。
引入电商的前者相对离钱更近,重要的是在客单价几乎固定的前提下拉高月流水就能挣到钱。后者需要一个相对持续的过程,但在消费升级的生活方式观念还未能在国内“深入民心”之前,这或许并不是一套“有趣”的玩法。
更有趣的是,当下依旧是一个可以拿“情怀”换钱的时代。
欢迎大家踊跃举手发言,参与评论,企步迫切看到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