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实施税费优惠政策的必要性
从以下三方面考虑,今年继续推进和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是完全有必要的。
保持税费优惠政策连续性。减税降费是降成本、补短板、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举措,对激发市场活力、鼓励企业投资、增加产品出口、促进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减税降费既是一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事关国家治理全局的重大政治决断,需要在政策上保持连续性,以提振企业信心,稳定市场未来预期,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
发挥税收优惠政策针对性。今年,随着疫情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生产生活的正常化,经济增速有望呈恢复性增长,今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目标为5%左右。然而,由于国内外环境仍然面临深刻复杂变化,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企业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继续推进和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依然重要。实施减税降费目的在于扩大总需求,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助力经济平稳运行,稳中向好。
基于税费优惠政策有效性。自2018年以来,我国连续5年推出大规模、实质性减税降费。减税降费公平普惠、高效直达,五年累计减税5.4万亿元、降费2.8万亿元。2022年,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4.2万亿元。减税降费政策既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留得青山,又实现放水养鱼、涵养税源、稳定税收的良性循环,效果明显。
税费优惠政策如何提质增效
连续的减税降费举措,推动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18年的17%下降至2022年的13.8%。在财力相对有限情况下,减税降费政策有待提质增效。
提高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性。在我国连续多年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宏观税负明显下降情况下,有必要由实施宏观普惠性减税降费向微观精准性减税降费转变。一方面,各项税费支持政策仍主要发挥助企纾困、稳住经济大盘重要作用,突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为微观主体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另一方面,税费支持政策着眼于长远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支持企业研发投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促进转型升级,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提高税费优惠政策前瞻性。减税降费一般作为阶段性税收政策而存在,具有短期性、临时性和专项性特点。税收制度一般由立法部门立法,具有持续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减税降费政策不仅要着眼于短期为中小微企业解困,更要着眼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长远目标,将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与长期性制度改革和立法有效衔接,将短期政策性减税成果巩固并提升为长期制度性保障,构建有利于减轻经营主体负担的长效机制,形成有法律保障的制度性税收激励。
加强税费优惠政策协同性。发挥好税费政策在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居民消费等方面应有作用。一是加强税收政策协同,根据降低税率、税前扣除、留抵退税、减税、免税、暂缓缴税不同税收政策特点,形成组合效应。二是加强税收政策与财力保障协同,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落地生根。三是加强税收政策与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政策协同,充分发挥税收政策与其他政策的联动作用,形成政策合力。
如何延续、优化税费优惠政策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今年完善税费政策主要是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经营主体。
税费优惠政策如何延续。笔者认为主要聚焦四个重点:一是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二是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继续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并扩大政策覆盖面,给予企业创新更大规模资金支持。三是为小微企业纾困解难。继续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实行阶段性免征或减征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四是保障外贸平稳发展。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完善出口退税制度,更好发挥其普惠公平、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效应。
税费优惠政策如何优化。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延续的税收优惠政策。一是留抵退税在由部分先进制造业扩大到所有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基础上,继续扩大覆盖面,实现所有行业增值税留抵退税应享尽享。二是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更好地激励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力度,着力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三是通过特定中小企业减税政策支持,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和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升级。
税费优惠政策如何落实。将税费政策落到实处,把政策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一是继续实施好减税降费政策,把该减的税费减到位,抓好落地见效。二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在税费政策上对各类经营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三是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情况,加强政策效应分析,算清政策支持效应,进一步提升纳税人获得感。四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快调整升级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发挥税收大数据作用,提高税费优惠政策实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